剪板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剪板机
米乐软件合法吗官网入口:新联电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联电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米乐软件合法吗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14 21:38:32


销售热线:18018428808

产品详情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均计划加大电网投资。2021年9月,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披露“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人民币)推进电网转型升级。2021年11月,《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十四五”期间电网规划投资累计将超过2.9万亿元,如果再加上两大电网巨头之外的部分地区电网公司,保守估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近3万亿元。这明显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和“十二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的2万亿元。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3年1月刊文称,2022年国网公司全年电网投资5,094亿元,超过国网此前公布的电网投资预算,这也是国家电网年度电网投资额首次突破 5,000亿大关。2023年电网资本预算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作为配置管理电力资源的重要抓手,是负荷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的重要工具,可实现电力安全保供要求下的负荷精准调控和用户常态化、精细化的用能管理。

  2022年3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关于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好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到 2025年,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负荷控制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负荷的 20%以上,负荷监测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负荷的 70%以上。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加快建设进度。各地统筹开展负荷管理系统建设,10千伏(6千伏)及以上高压电力用户全部纳入负荷管理范围。新装用电的用户负荷接入应与用户受电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和同步投运,存量用户负荷分期分批接入负荷管理系统,原则上按照各地电力缺口预警等级安排有序用电用户优先接入。

  公司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有着多年的积累和深刻的行业理解,公司业务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深度契合。

  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6月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表明,全国各类污染源总数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污染源有247.74万个,公司环保设施工况监测系统的主要客户为工业污染源企业,随着污染防治的推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1月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鼓励各个地区积极利用自动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多种监管手段,构建非现场数据关联分析、违法预警到现场执法的完整闭环,通过精准投放执法资源,既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也能够集中力量打击恶意环境违法行为。

  国务院在2021年11月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强化关键工况参数和用水用电等控制参数自动监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托管服务和第三方治理。

  公司在环保设施智能监测系统建设上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该系统紧扣环保部门核心需求,集合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网络技术,对公司制作设备与环保排污治理设备用电数据、运行工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实现了从“点末端监控”向“全过程监控”扩展,打造环保设施管理一站式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体业务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电云服务、电力柜三大业务板块。

  公司是国内主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生产厂商之一,具有深厚的技术和行业积累。公司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拥有多项行业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提供从主站系统、通信组网到终端采集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产品有主站系统、专变终端、集中器、采集器等终端设备,并承建了多个省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电数字化、自动化的有力支撑,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最终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测、负荷管理、线损分析、自动抄表等功能,对加强电力保障、推进有序用电、实现“限电不拉闸”等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在“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负荷不再单纯从电网获取电能,配电网呈现供电多元化的特征。基于智能用电技术,以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商用空调、工业用户为主体的源网荷储互动是维持系统功率与电量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配电系统未来运行控制的关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作用将提高到新的高度。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化推动“供电服务”向“供电+能效服务”的双轮驱动转型,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需求侧服务成为各地电网企业积极探索的新业务方向。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销售对象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他的下属成员企业为主,主要以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以销定产。

  公司运用多年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积累,围绕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电能服务行业,开展了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包括网上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建设、线下服务网点建设、用户侧设备生产及安装,直接服务于各个用电企业,通过在用户侧安装监测设备,实行对企业配电分路或关键设备的用电数据采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将用户系统主站托管到云端,为用户低成本建设配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并利用系统大数据,为用户更好的提供配电房运维、节约能源改造、需求响应、综合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业务,实现企业用能的经济、安全、高效。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的用户无需购买设备,由企业来提供设备,进行勘查、方案设计、安装、运维等服务,用户只需支付服务费就能获得相应的数据服务。公司通过授权线下服务商的形式在多个省市建立了线下服务网点,对线下服务商提供培训、体系建设、业务指导等,线下服务商在公司的各种体系支撑下,负责现场勘查、设施安装、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中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采用部署在用户现场的各类传感器,通过综合组网技术,对电、水、气(汽)、热等能源数据来进行自动采集;通过对各项能源数据在线监测和分析,准确、直观地把握企业的能源消耗,通过种种用能分析模型,发现用能中的漏损和节能潜力。智能用电云服务中的限电管理功能在企业面临限电时,可对企业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便于企业合理的安排用电负荷,保证主要产线的运转,实现停机不停线,避免因超负荷而被整体限电。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对企业节能减排乃至企业碳排放监测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公司积极开拓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的市场应用,将项目运用到环保行业,通过对企业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用电数据、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控,提升环保部门环境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成本解决“全过程监测”的规模化推广难题;企业也可及时自查自纠,及时了解环保治理设备正常运行工况,提高环保治理水平。公司在环保监测领域持续创新,推出了餐饮废气监测平台、生态环境治理协作协同平台等,向环保监督管理的机构及企业用户更好的提供多方位的数据服务及解决方案。

  电力柜是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瑞特电子拥有全自动数控冲床、钣金柔性生产线、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折弯机、机器人焊接、自动静电喷涂生产线等多台套先进的加工制造设备,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同时具有较专业的屏柜配线生产能力,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电力屏柜制造商之一。电力柜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配电柜、充电桩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按照每个客户技术方面的要求,按订单组织生产,以销定产。

  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领域的厂家之一,是为数不多的可提供从主站系统、通信组网到终端采集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承建多个省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及数据处理能力。公司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拥有多项行业先进的核心技术,参与用电信息采集企业标准、能效监测国家及行业标准、电力需求响应国家及行业标准等多项标准的制定。

  公司拥有智能用电云服务的云平台开发、平台建设、数据分析、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现场安装、系统运维等完整的系统建设能力。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具备10万用户以上的接入能力,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成果暨产品技术鉴定,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分布式数据库算法、微功率无线自组网通信技术、一二次融合测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环保监测服务平台作为“集成电路、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研发技术项目”创新典型,获得江苏省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奖励,“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环保监测服务平台”获得“江苏省环境保护科技奖”二等奖。公司受邀参与了智能量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泛在电力物联网有关标准、规范制定和技术方案验证、确认工作。

  公司不断拓展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的应用领域,在云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水平衡在线监测系统、餐饮废气监测平台、生态环境治理协作协同平台等多个应用系统,向环保监督管理的机构及企业用户更好的提供多方位的数据服务及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数据监测与服务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在大数据采集和信息化服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2021年度被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评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 “一级机构”。公司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始终将数据质量作为系统推广与应用的重中之重,在提升产品质量管控能力的基础上,公司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强化项目的勘察、安装、持续运维管理,持续确保监测数据完整、准确、及时,使用户得到优质的数据服务,数据质量在同行业中受到用户的好评。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电网数据智能采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公司密切关注行业技术的发展的新趋势,加强研发,确保公司在相关领域保持技术优势。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公司具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系列新产品,并拥有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做出快速和高质量的响应,产品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领域居于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凭借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领域长期形成的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采用一体化设计,独立研发出 “小型智能电力采集模块”,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全、施工易等特点,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公司不断的提高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的市场应用价值,推出环保设施工况用电监测系统,实现低成本、广覆盖,为环保部门解决了环保设施运行工况监管的难题,提升监管效率,降低巡查成本。公司曾受邀参与编写了《江苏省工业污染源(废气)工况用电监测技术指南》。

  公司有着多年的行业经验,慢慢地增加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使得公司具备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优质的客户资源,用电信息采集产品几乎覆盖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有供电区域,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了国内电力市场的广泛认可。智能用电云服务业务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多地推广使用,得到用户认可。公司入选江苏省2022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随公司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在研发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技能突出、结构符合常理、凝聚力较强的优秀团队。同时,通过高等院校进修、专业机构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的提升员工素质,强化管理团队和研发梯队建设,公司制定短期和长期激励政策,留住优秀人才,引进高端人才,保持核心团队的长期稳定,为公司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司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以“健康新联、价值新联”为发展理念,紧跟行业趋势、积极开拓市场,大力推进公司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2,069.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879.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90%。

  公司紧跟行业发展,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各类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响应速度,在合同交付、售后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实现用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做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集中统一招标的投标,同时抓住各网省电力公司的招标机会,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的用电信息采集类产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公司均成功中标,中标金额较上年度明显地增长。报告期内,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出售的收益达 4.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38%。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中的分项“总部建设(网上云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建设完成研发中心、客服中心、数据中心、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培训中心等6大中心,构建了技术保障、管理保障、培训以及考核等 4大体系,云服务平台具有10万用户以上的接入能力,运行稳定,完全能满足现阶段及将来一定时期内的技术和规模的发展,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已将该分项予以结项。分项“线下服务网点建设”已建成线个省市,已经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已将该分项予以结项。两个分项结项后的节余募集资金人民币共 224,460,932.88 元(包含现金管理收益和银行存款利息)已经转入公司基本户。分项“用户侧设备生产及安装”仍在大力实施中。

  受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的业务拓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克服困难,但是募投项目进展仍然放缓,截至 2022年底,接入公司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的客户数为15,600多户,未达到规划的目标。

  围绕公司发展的策略,紧跟市场需求,聚焦用电信息采集产品的升级换代、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应用系统开发等,应用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695.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5%。2022年,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并新获5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仅发明专利就拥有35项。公司成功入选江苏省2022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度评价中公司获评“优秀”。

  报告期内,公司紧随国家双碳目标指引,把握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行业机遇,致力构建用户侧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助力开创综合能源管理新模式。通过配用电监测、需求响应等基础业务,群聚空调管理、负荷管理、应急电源管理、环保用电监测等延伸服务,破解原有分散独立部署各类系统导致的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难题,通过“数据复用+群聚应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各类能源一本账管理、一站式浏览、一体化操作,支撑安全、经济用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一站式能源综合服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由单向计划调度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新型能源体系下,伴随大规模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新能源功率预测、气象条件等外因结合更加紧密,源网荷储各环节数据信息海量发展,实时状态采集、感知和解决能力逐渐增强,系统调控体系需由浅层调控向深层调控逐步转变,调度模式需由源荷单向调度向适应源网荷储多元互动的智能调控转变。

  柔性灵活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随着分布式电源、多元负荷和储能的广泛应用,大量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终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源网荷储灵活互动和需求侧响应能力不断的提高,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智慧融合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呈现数字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特点。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海量异构资源的广泛接入、密集交互和统筹调度,“云大物移智链边”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大范围的应用,助力各环节实现高度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的革新升级,有效支撑源网荷储海量分散对象的协同运行和多种市场机制下系统复杂运作时的状态的精准决策,推动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体系实现多种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利用。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均计划加大电网投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十四五”期间电网规划投资累计将超过2.9万亿元,如果再加上两大电网巨头之外的部分地区电网公司,保守估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近3万亿元。这明显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和“十二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的2万亿元。

  在2023年1月11日晚播出的央视《踔厉奋发看名企》节目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我们仍旧是要加大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

  国家能源局在2022年9月印发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出“制定一批新兴技术和产业链碳减排有关技术标准,健全有关标准组织体系,实现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标准全覆盖。”“持续推动电力需求侧资源开发、应用等配套标准研制,有效拓展电力系统调节资源。建立和完善虚拟电厂标准体系,推进虚拟电厂领域重点标准制修订。”“5.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专项研究和示范行动。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和建设,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研究,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输配电网、微电网、构网型柔性直流、需求侧响应、电气化提升、电力市场等领域制定一批标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开展标准化示范。”

  公司具备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寻求发展机会。

  生态环境部在2022年3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三)夯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排污单位一定要依法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建立排污许可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事项,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及时申请取得、延续和变更排污许可证,完善污染防治措施,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施,提高自行监测质量。确保申报材料、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依法如实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信息,不得弄虚作假,自觉接受监督。”“(六)开展清单式执法检查。推行以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为重点的清单式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排放口规范化建设、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维护、无组织排放控制等要求的落实情况,抽查核实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自行监测数据、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鼓励有资质、能力强、信用好的社会环境监视测定机构参与执法监测工作。”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在2022年11月印发的《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联网稳定运行;对排污单位和社会化检验测试的机构承担的自行监测和执法监测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依法公开一批人为干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机构和人员名单。

  公司依托智能用电云平台开发的环保设施工况监测系统,通过在企业端安装用电监测设备,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公司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停产、限产、错峰生产情况及环保治理设备正常运行工况,有助于环境保护监管。

  公司将坚持“健康新联、价值新联”的发展理念,在保持用电信息采集行业技术和市场地位的同时,顺应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智能用电云服务项目,大力拓展增值服务业务,实现公司从电力设备供应商向能源综合服务商的转型,使公司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2023年,公司将恪守“健康新联、价值新联”的经营理念,围绕公司战略,把握市场机遇,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布局能源综合服务领域的产品线,加快基于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的应用系统与产品的研发,积极地推进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在公司终端与平台中的融合应用,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发挥产品、技术和系统应用的综合优势,扩大市场影响力。

  2、紧抓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机遇,加大有关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跟踪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完善全系列新一代终端产品的开发、认证及试点,确保技术处于行业领头羊。做好企业侧能源管理系统、用户侧系统集成平台的建设。结合公司的技术特点及业务优势,形成符合公司发展特点的产品及商业模式,快速抢占市场。

  3、加快智能用电云服务平台的用户拓展。公司将以数据服务体系为支撑,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价值,优化营销管理体系,创新营销模式,发挥公司平台优势,转化、利用技术先发优势,努力拓展销售市场,积极开拓系统用户,持续保障云平台的数据质量,打造能源综合服务品牌。

  4、依据公司发展的策略需要,引进高端研发人员,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提升公司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技术的积累,巩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加强电力柜业务的市场拓展,提高合同质量,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毛利率提升,改善经营业绩。

  目前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服务于智能电网,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产品的需求一方面高度依赖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受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客户发展的策略的影响。如果未来国家电力行业政策体制发生变化,或者主要用户的经营战略发生调整,公司的发展将可能会受到影响。

  对策:公司将关注行业政策走向和市场变动情况,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积累,紧跟客户的真实需求,及时作出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业务推广,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公司主营业务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对公司的产品质量、价格、研发、服务和市场开拓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公司在产品创新、研发技术等方面有着行业优势,但若公司未能继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将有可能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对策:公司将持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保持在行业技术的前列,走出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市场销售和收入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创新销售模式,加强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的建设,逐步提升公司营销实力。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高品质的产品,完善售前售后服务,提升服务的效率和专业化,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随着公司新业务拓展和战略转型,公司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补充更多的技术、管理和营业销售人员。虽然公司已拥有一支创新研发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队伍,但不排除存在核心技术人员、营销骨干流失以及人才不足的风险。

  对策: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健全、存在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并对人才的引进、留用、激励和培养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公司将加强完善人才激励手段和绩效考核体系,依据业务发展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

  虽然公司广泛征集资金投资项目智能用电云服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具有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公司也对该募投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但在实施及经营过程中,不能完全排除因宏观经济波动、国家政策调整、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变化、技术发展更新、新业务市场推广没有到达预期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募投项目收入和利润等存在不能按预期实现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加大产品研制和市场开拓的力度,同时,积极拓展智能用电云平台的服务领域,充分的发挥云平台的价值。

  公司持有较多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因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的公允市价变动损益波动较大,投资的实际收益不可预期,将对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策:公司制定了证券投资管理制度,对投资的范围、原则、审批权限、执行程序及责任人、风险控制措施、信息公开披露等方面均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关注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并适时介入,通过合理配置投资产品,适当分散投资等控制投资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联电子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 新三板立异层公司捷立异材新增专利授权:“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主动折弯机”

下一篇: 机床双油缸

最新资讯